不虚此行 正片7.2分

不虚此行

刘伽茵
胡歌,吴磊,齐溪,娜仁花,甘昀宸,黄磊,扈耀之,白客,孙淳,杨庆生,龚蓓苾,赵倩,萧李臻瑱
剧情
大陆
2023
国语

超高清播放

全高清播放

HD

蓝光极速播放

极速高清播放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相关资讯相关资讯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

单击刷新

用户评论

共“30”条评论
  • Amelie
    @Amelie 2353 有用

    我反复在想,对逝者怀有深情的人,但凡他识字,真的会请一个陌生人帮忙写悼词吗?

  • 饿霸地煮
    @饿霸地煮 66 有用

    太自恋了。葬礼说到底不是给死者办的,而是给生者看的。葬礼上最不需要的就是那种深究真实的人,真正需要的是给生者“安心”的人,需要一种模式化的,可以面对无尽虚无,可以展现一个彼岸世界的慰藉。所以要有仪式,要有“迷信”活动,让你知道你处在一个体系内,你是不必害怕的。而且不承认人类平庸性的电影都很可怕,以为自己可以随时发现美,然后自我感动一番,都是不可信的。厌恶且厌倦“摆渡人”和“一叶知秋”、“管中窥豹”电影。这些电影人笔力不够,都太自封耶和华了,想要有光就有光。

  • ™沿着城墙奔跑
    @™沿着城墙奔跑 116 有用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自我感动,没有几句人话。 想模仿《入殓师》这种日剧日影,剧情台词各种不真实不现实。想拍文学电影又没本事,强行通过直接的对话揭露人物内心。吴磊的存在简直要尬死了。主角毫无人物弧光,深沉语调和气声,做作的走路方式,好像行尸走肉。胡歌很努力,像个努力的小学生,金爵奖本来就垃圾,给胡歌影帝更证明已经向流量低头。原以为是小众职业题材,到最后悼词没几句。导演还没有成功就开始拍自我陶醉的片了。影评人拿钱打高分还要不要脸了。

  • 极小的小
    @极小的小 95 有用

    受不了装腔拿调的电影,受不了真实世界设定下情节却是架空的,受不了做作如学生作业的镜头语言,受不了胡歌的表演方式,受不了吴磊这类角色的存在,更受不了大家可能心知肚明电影没那么好却依然为了人情给好评。

  • 欢乐分裂
    @欢乐分裂 53 有用

    3.5;色系和节奏观感舒适,虽然结尾收得拖沓而直白——文学性挺强了,没必要反复点题,以及仍显刻意的金句展示,让普通人第二幕生活维持下去也很好不是吗,并不是很需要一个被点亮的日剧跑式第三幕(对不起我是失败联盟爱好者)。 但还是被打动了,题材虽好,题材也只是一种“介质”或“通道”,从旁观人间烟火的疏离到最终融入,这过程是以创作为外在手段实则抵达更深的自己,是如何处理个体和世界的关系,现实或非现实其实都能自洽,所有因缘嗔痴全在于如何越过这个槛。 的确像短篇集,每个故事都闪着点点动人,最打动我的是“火车上犹豫的20小时”,往事只存于回溯和地图上北行的方向,声与画一度分离,最终合流;多处镜像反射或对称构图,仿佛是他人故事折射出的光照到倾听者身上;空间的运用,抬头望见大厦密密麻麻中开了一扇,有余味。

  • 別國他渡
    @別國他渡 498 有用

    人死后,就活在别人的谈论与回忆里,于是面貌可以被修正、错误可以被宽容,也会听到很多生前永不会听到的话语。闻善是一半的我吧(也可能是大部分),INFJ的世界里,最不缺内耗、偏执和计较,愁容骑士一样地,追求着旁人看来并无意义的细枝末节。很像去年看的«漫长的告白»,阴郁着潮湿着平和了一整场,最后突然下起了暴雨。闻善的角色其实更符张鲁一的气质。

  • 日落前抵达
    @日落前抵达 100 有用

    题材很好很有意思,但没有表达好。一次次说闻善是悼词写最好的,倒是给我看看他写的悼词啊。好不容易等到方阿姨的悼词,念得贼快,而且写的也不是方阿姨的故事,而是闻善的感悟,这怎么能体现闻善对每个人不同点的重视与刻画。故事很多,但没有好好挖掘,都浅写一下,不如少放几个故事。有些对话不太自然,生活烟火气不足,感觉飘在空中。可能是之前的期待太高了吧。

  • 南悠一
    @南悠一 103 有用

    举亲不避佳,意思是电影圈的从业者在举荐亲友的片子时,毫无保留给予佳作的嘉奖。这边建议本片改名《北京好大啊》。

  • 小姚的吉姆餐厅
    @小姚的吉姆餐厅 6 有用

    淡淡的还喜欢的电影,今年终于看到了一部。拍人物对话构图很特别。

  • 伤心小号曲
    @伤心小号曲 131 有用

    还是挺像我会拍的那种戏剧架构的,和导师的对话最有意思。人要是只有第一幕就好了,不用去想着解决刚出现的问题,我最讨厌的就是第二幕,很多人也不需要精彩的第三幕,第二幕就到头了。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78 有用

    华语版的文字入殓师,记载每一个不一样的普通人。中国有见字如面的说法,看这部电影就像见到了写出剧本的刘伽茵本人。吴磊和胡歌越来越像了,有几个背影镜头我突然不分不清谁是谁…

  • 原味仙女
    @原味仙女 554 有用

    故事落点温暖,演员演技在线,闻善足够治愈,和小尹角色关系比较意外且惊喜,时隔八年,胡歌和吴磊的三搭真诚且有厚度。

  • 背锅侠铁罐罐
    @背锅侠铁罐罐 192 有用

    看完之后光速去把路边野餐和宇宙探索编辑部从四星改成五星,对不起是曾经的我不懂得珍惜(。昨晚今早我栉风沐雨跋山涉水斥巨资支持华语电影结果你们就这么对待我你们亏心不亏心啊!!!以及文艺片导演我真的求求了你们不要再找胡歌了这张脸没有一丝一毫的故事感!没有!

  • 二火山
    @二火山 249 有用

    导演想拍一部落地中国的日本电影,包括海报设计,像学院派的学生作业,角色之间的对话正常人都不会这么说,看得很拧巴。

  • momo
    @momo 98 有用

    胡歌演技原来这么差。。。。

  • Xieirse
    @Xieirse 47 有用

    《不虚此行》实为虚此行。想把握和呈现生活本身,但南辕北辙。编剧兼导演,认认真真把《继承之战》《守望尘世》《熊家餐厅》剧本抄个十遍认真学习一下对观众和你都有好处,看看怎么用戏剧性反戏剧性,怎么在看似狗血抓马的戏剧冲突表象下写出整个社会的涌动、起伏和喘息。看似反戏剧返生活,但几乎每一段戏都能看出斧凿、人工的痕迹,真欺负观众没看过好电影电视剧吗?豆瓣上一群友邻给这烂片发4、5星的人情好评更是让我2星都不想给。至于视听语言,这种水平的框外空间应用就被吹成神作,电影学院现在已经如此不堪了吗?我为什么要看这破电影而不去看书写论文?[发怒]

  • xxxxx
    @xxxxx 194 有用

    胡歌演技好差

  • 青 天大老爷
    @青 天大老爷 410 有用

    小尹到底是谁呢?他虽然是闻善笔下的人物,但这个人物的存在必定不止于此。他是一个角色,也可能是闻善自己本人,又或者是闻善众多人格中的一种……电影的魅力不仅在银幕之上,又在于银幕之外可以引发的思考啊!

  • 狐狸成仙
    @狐狸成仙 4 有用

    丧丧的,这和《三悦有了新工作》的丧完全不一样,拍得太过琐碎和无聊了。。。 (想看:68个有用记录一下。)

  • 宣浅
    @宣浅 82 有用

    文气过重,而水平太普。能知道它要讲什么,但是讲得又做作又没劲。无法忍受追求日常质感的同时,台词却完全不说人话。

  • spiritual
    @spiritual 190 有用

    想拍日式文艺片,但平淡如水之下是尴尬直接的台词,角色都不饱满,几个客户故事拼凑,全片没有出现一句悼词,是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普通人也要过好生活”。几位北京客户小资中产,漂浮于全国观众日常生活,只靠北漂男主住的老破小场景和共享单车接不了地气啊。 木头般的吴磊角色莫名其妙蹦出一些深沉人生句子,胡歌全程面无表情都能拿影帝…… “从不同人口中叙述的死者,完全是不同的形象,许多碎片拼凑起来才接近完整”,原本是像《公民凯恩》般很好的题材。 女导演浓烈的男本位思维:男人的一生是事业、拼搏、寻求自我,仅有的3个女角色后半段戏份完全围绕婚恋,原谅出轨男、或突然帮男主洗衣做饭……

  • moonlightmile
    @moonlightmile 252 有用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毕联:)

  • 嘟嘟熊之父
    @嘟嘟熊之父 223 有用

    忧伤但不悲苦,追索但不求结果。表面上看是几段人生缩影被穿插叙述,实际上既无“人生”的闪回,又不真正产出“缩影”(悼词)。胡歌与讲述者同框对话,本身即是对这个虚拟浮夸时代的有力回击,它唤醒了我们对诉说与倾听的朴素体验。外部世界太多诱惑侵扰,拖拽着讲述者停止追思向前奔波;逝者的形象在话语的碎片中尚未成型便注定消散成为旧闻;闻善,一个世俗眼中停滞不前的失败者,一种与时间逆行的执拗姿态,一次以书写悼词为名向艺术/生命源头的追溯——诚实、敏感、谦卑、勇敢。

  • 深海潜藏
    @深海潜藏 282 有用

    怎么能从剧本到表演都这么生硬无聊 没有自然流淌感只有生硬拼凑感 如坐针毡

  • Muckraking
    @Muckraking 346 有用

    开始的时候挺期待,越看到后面越坐立难安。想起来《入殓师》和《Move to heaven》,但越看越生硬,一切意义都需要靠演员说出来的话,让观众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吧。从对普通人的关注到对生死、对北京的环境,都有种太过剩的表现欲。我们需要的对普通人的关注远不是这样,平凡的人一生只有第二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抚平焦虑。

  • jessefan
    @jessefan 655 有用

    全员都贡献了高演技+高水平。通过小尹,也就是闻善未完成的一个笔下角色,更加让我们理解了这一个故事他其内里的温暖色彩。更觉得小尹其实是更加接近真实的闻善他的一个化身。故事内容也是循序渐进,谜底揭晓的那一刻有被惊艳到。

  • 伍月
    @伍月 370 有用

    真给恶心到了。死亡这么唯一一件众生平等的事,都偏得给镶上金边,不是北京二环房就是CEO,小孩不是国际象棋都是滑冰,患癌得研究股票资产翻倍。唯一没有家人出面的网友,都得特意介绍一下设定,这是个大律所上班的六位数网红。我在殡仪馆看到的可不是这样:一家车祸不幸,老太太坐在地上哭的晕死过去;我记着一个老太太跟我姥聊天,说起她患癌的43岁的姑娘最后几年,说起才15岁的外孙不合年纪的成熟,哽咽了太多次。她们的故事肯定都不是这样的。这么高高在上伪装的姿态,还喜欢在每次马路上主角身边都过去几个外卖员,真够恶毒。再来一段人生三幕式,这刘伽茵油起来魏书钧都显得清新可爱。结果听了那么多人的故事,踩在无数的死亡上,最后的用途居然是为了教会主角(导演)写剧本(创作)。原来压根就没想尊重死亡,你们这些创作者真够牛逼的。

  • 山上风下
    @山上风下 69 有用

    其实很多人的人生是没有第三幕的,同意。

  • Wanderer
    @Wanderer 119 有用

    “我以前是个编剧”在电影院真的没法忍住,因为实在也太想写个好剧本了、而且我自认和主流也有距离,所以感觉活脱脱是未来的自己。 回到电影本身,刚开始看的时候就想说,人家写悼词的可比写剧本的对待创作要真诚、务实多得多,最后才知道主角设计成硕士读的就是编剧,很多台词一听就是做编剧出身才写得出来的,尤其是那段关于输入法的台词,真是苦笑。 选取的文本、原型和创作方式都是最轻盈的,大量的固定机位和极其克制简洁的运镜去客观呈现是我最熟悉也最有好感的拍法了。 当然不得不吐槽的是,这种丧葬文化可绝对是中产阶级都承担不起的,和绝大多数的现实中的丧葬距离很远,主角也只能是活在北京,所以片子本身的命运也注定是少数人从电影院里踱步走出后、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去回味的东西。

  • 圆首的秘书
    @圆首的秘书 482 有用

    真的很抱歉,从编剧到表演再到导演,只看出一种系统性的造作

返回顶部